榴榴杂谈

红星路上的祭奠

榴榴杂谈 2023-11-05 07:26 出处:网络 作者:天目编辑:@榴榴
10月27日傍晚,合肥市红星路80号开始了一场悲伤的祭奠,来自这座城市四面八方的人们,向这里走来,留下鲜花,鞠躬、敬礼,无声的注视……     

 鲜花从一束、两束,到一排、两排,一整片,叠层,叠两层、三层……  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27日傍晚
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
27日深夜   

  红星路80号,是曾经的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大院。当年这里是平房,前院是办公场所,后院是宿舍住家的地方,中间有一个过道。现在这里是两栋大楼,临街的一栋有三层,外墙刷成了白色,里面一栋有四层,还是红砖灰泥,门口有锈迹斑驳的铁围栏。当年这座大院里有间图书室,藏有近万册图书,文化氛围浓厚。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C教授的朋友圈   

 总理刚任总理那年,就听C教授讲过她和李总理在一个大院长大的事情,说他是她们那群小伙伴中成天安静读书的那个,是家长口中要学习的榜样。

总理作为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的大人物,我能数次从C教授口中亲耳聆听到他儿时的故事和他的乳名,非常荣幸。总理的才情和那个图书室,是我会不自禁联想在一起的内容。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27日晚     

大学毕业后,我跟着舅妈住到了红星路某大院,中间离开了几年后又住回了这片,这么多年,路过文史馆大院也是日常。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来自朋友圈     

有一次路过,我特意跟孩子说,我们的李总理,小时候就住在这里,他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这边上的。

10月27日早上,当时我在食堂吃早饭,电视新闻突然的一条消息让原本嘈杂的食堂,瞬间的寂静。我在这段可怕的寂静声中心抖了一下,大概三五分钟后,手机开始接收到这条突如其来的消息。我才慢慢确定,这消息是真的。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27日早上继电视新闻后手机收到的消息   

  李总理,他走了,走得那么突然。   

  我忽然的难受、心痛。   

 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,对一个敬佩的国家领导人的情感,就是这样吧,即使素未谋面,即使没有交集,但是他没有距离。

  感激他,怀念他,心痛他,希望他在忙碌的一生后,能有一段清闲的退休生活的他,突然的离开了。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来自朋友圈   

  深夜了,我站在窗前,看着楼下。深秋的夜,一定是冷的,但大家有序地排着队,队伍没有随着夜深中断,反而越来越长,地上的鲜花越来越多。没有匆匆,没有声响,感觉空气中都是安静的悲伤,让人沉重。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    28日早上,我还没起床,翻到朋友圈,昨晚的红星路满屏。   

  当我拉开窗帘,看着楼下,这么早,就有捧着鲜花的人。   

  人民的祭奠是这样的直接和纯朴。   

  整整一天,加上今天是周六,很多人牵着孩子一起来。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28日下午   

 “妈妈,你在看什么?”女儿跑过来好奇地问。

     “看大家在祭奠总理。”我把女儿拉过来,指给她看。 

   “总理,是我们国家那个最忙的人吗?”   

 我一愣,但很快又明白过来。因为平常要有人在我面前说:“我很忙,没有时间!”我通常都会怼:“你忙,你日理万机,你比总理还忙!”   

 “为什么大家要祭奠总理,祭奠是什么意思?”面对一个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连续发问,我耐心地对她讲。 

   因为是周六,没什么事,吃过午饭,我又给她读起了我小时候学的课文《十里长街送总理》,并告诉她,周总理是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好总理,李总理是我们新时代的好总理,他们都是人民的好总理,人民爱戴总理,感激总理。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    我不知道小朋友能理解多少,但是她主动提出:“妈妈,我们也去送花吧!”女儿拿着自己选的小花静静走在人群里   

    于是,我并没有错开人流,特意选择了下午4点以后,眼瞅着人流量越来越大的时候,我带孩子下了楼,在楼下买了花,牵着她慢慢穿过人流。 

    我想让孩子感受一下有这么多人,大家都一步一步地走着,没有拥挤,没有喧吵,没有催促,没有禁止拍照,路上的志愿者和交警,一波一波有序地放行,并柔声叮嘱:“慢一点,花尽量往上面放,要拍照的站到旁边来拍……” 

    孩子轻轻地把花放到她能够到的最高位置,在没有我的提醒下鞠躬,我猜她是看到其他人是这样做的。此时,眼前的花束已经叠到了第四层。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   通过和这么多人一起怀念总理,加深她的印象,让她能记住这个感恩的画面,也许若干年后还会回忆起来,存下感恩的情感。 

    写完这篇文字,我又看下窗外,楼下的人流更多了,大家分别从宿州路口和徽州大道口往红星路80号涌入,今晚的人肯定比昨晚更多。透过窗看人流从宿州路和徽州大道往红星路80号涌入 

红星路上的祭奠 

   总理说,长江黄河不会倒流。   

 我们每个人,每代人,一个个努力下去、接力下去,这个国家和人民,一定会更好! 

   缅怀,感恩!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傅馨 

0

精彩评论